2021-01-25 12:16:19 来源:瓮安县委组织部 作者:杨娅 阅读: 16987
我叫杨娅,是瓮安县永和镇萍水村的村委会副主任。
秧洞组,共有网格农户一共48户,其中建档立卡户11户。贫困户罗朝江户,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聊天过程中,我了解到他家家庭人口三人,有女儿罗乔珍、儿子罗成万,家庭收入主要是罗朝江务农。罗朝江老来得子,妻子在七年前不告而别,留下两个可伶的幼儿一直由罗朝江独自抚养,现今只有女儿罗乔珍读书,儿子罗成万却因罗朝江教育意识不强和缺少收入导致辍学在家放牛。
我查看了他家的种植养殖收成和存折收支,核算出其人均收入还不到2000元,距离当年的国家标准差很远。原因则是罗朝江独自带两个孩子,再加上岁数大无法外出务工,导致家庭贫窘。
了解他家情况后,我一直思考怎样才能帮助他家提高收入,改善生活状态。通过请教有经验的同事、对照有关扶贫政策,他家符合纳入建档立卡户的标准。正式纳入建档立卡户和享受到低保政策后,罗朝江解决了生活问题。
“还有一个未读书的孩子,怎么办?”我在心中问自己。百年大计、教育为本。我和工作队的同志多次上门做工作,要送罗成万去上学,罗朝江表示经济压力大,供不起两个孩子上学。我通过工作队,联系到永和小学校长,反映了罗朝江户真实情况后,校方同意马上安排入学、住宿等相关手续。
我给罗成万买好洗漱生活用品,送他走进校园后,又在思考如何让他圆满完成学业,尤其是以后的生活费等问题。一方面,我到镇里找到分管教育的领导反映情况,解决了罗成万1500元的生活费。另一方面,我联系了广东省广林基金会,每月获得赞助300元生活费;瓮安县小雅幼儿园园长李吉林处,每月获得500元赞助。
教育有保障了,我的心也得到些许宽慰。可是,住房安全的事又让我头疼不已。一进罗朝江家门,地皮还是泥巴,且坑洼不平。厨房多年来被烧柴火熏黑,显得破烂不堪。家里面,锅碗瓢盆到处都是,没一件像样的家具电器。
于是,我到罗朝江家里做详细的排查统计工作,后来通过“三改”硬化院坝地皮、维修厨房、新建卫生厕所等彻底改善了居住环境。后期,工作队还给他家申请了一些家电电器和橱柜,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提高。
此外,我鼓励罗朝江加入合作社和技能培训,享受其中的分红。罗朝江户2017年家庭人均纯收入1968.96元,2020年人均纯收入达6578元。这是三年来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。不过,后期巩固脱贫成效工作还需继续。
贫困不除,愧对历史;群众不富,寝食难安;不达小康,誓不罢休。这一誓言将继续鼓励我在脱贫攻坚路上继续前行。
相关专题 |
· 我的扶贫故事 |
Copyright © 2016-2022 中共黔南州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 备案号:黔ICP备15015308号 技术支持:微迅传媒